4月8日,鄂城区2025年春季英语名优教师示范课大赛在鄂州市武昌学校拉开帷幕,11位来自全区各校的英语教师怀揣教育热忱,以课堂为画板,以匠心为画笔,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本课堂”的灵动画卷。作为东道主,武昌学校全程参与筹备,见证这场凝聚区域教育智慧的盛会。
课堂掠影
当知识照进生活,每节课都是一次惊喜
走进不同课堂,仿佛踏入多元的语言世界——教师们打破传统教学的边界,让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悄然共振。 鄂州市武昌学校汪雍容老师以《青少年之声》为主题,搭建起“课后活动”的情境舞台。学生们分组化身“校园生活策划师”,用英语讨论如何平衡兴趣与学业,亲手绘制的手抄报不再是作业,而是一份份充满创意的“生活提案”。当有学生用刚学的句式说出“Let’s solve the problem together”时,教室里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动人回响。
鄂州市石山中学刘炫老师的“规则课堂”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仪器,从家庭规则到社会公约,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着学生的思辨火花。她巧妙运用交通标志、校园守则等实物教具,让抽象的“规则意识”变得触手可及。在“如果没有规则会怎样”的小组辩论中,学生们用英语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批判性思维在交流中悄然生长。
鄂州市育才中学陈明丽老师在七年级《Unit 2 Project》课堂上,将教室变成了“迷你餐厅”。学生们戴着自制的菜单、工牌,用英语完成点餐、制定用餐规则等任务。她特别设计的“课堂任务卡”让每个孩子都有角色分工,就连平时 shy 的学生也能在情境中自然开口,笑声与英语对话交织成最动人的课堂背景音乐。
鄂州市第一中学鲁莉老师则从《哪吒》的神话故事切入,带着学生探讨“课外班”这一现实话题。她独创的“OREO”写作框架(观点-理由-例子-总结)如同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层层展开论述。更令人感动的是,她结合心理健康视角,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如何与父母沟通兴趣选择”,让语言学习不仅有语法的精准,更有情感的温度。
教研共研
思维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流中生长
此次大赛创新采用“双会场联动+跨校盲评”模式,城乡教师通过屏幕实时共享课堂实况,9位由特级教师、教研员组成的评审团从目标达成、学生参与、技术融合等维度细致评课,既像“诊断师”精准把脉,又似“同行者”真诚交流。
观摩现场,各校教师们捧着笔记本认真记录,休息时三三两两围坐讨论:“这个情境设计如何迁移到我的课堂?”“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能不能这样调整?”在该校的智慧教室里,实时投屏的课堂片段、学生们的即时反馈,让教研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参照。
未来展望
以赛为帆再起航,共赴教育新征程
当颁奖仪式的掌声渐歇,留给老师们的是更深的思考: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而非锦上添花?怎样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被看见”的机会?这些问题,正是鄂城教育人不断前行的动力。 作为承办方,武昌学校从筹备初期的流程打磨,到现场的细节服务——无论是为参赛教师准备的双语教案夹,还是为观摩教师提供的“课堂观察指引表”,都彰显着对教育的敬畏与用心。正如学校教学校长陈郭在总结中所说:“课堂没有完美,但教育需要追求完美的勇气。每一次赛课,都是一次重新认识学生、认识自己的契机。”
暮春时节,鄂城教坛的这场盛会已落下帷幕,但属于英语教育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当老师们带着课堂上的感动与思考重返校园,那些在赛场上迸发的灵感,终将化作日常教学的星光,照亮每个孩子的语言学习之路。而武昌学校也表示: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与兄弟学校携手同行,让区域教育的百花园,永远有新的芬芳在生长。
The trees are green
树是绿色的
The flowers come out
花儿开花了
Lots of birds fly back
很多鸟飞回来
They often sing songs in the trees
它们经常在树上唱歌
The farmers begin to grow crops
农民们开始种庄稼
It is a hopeful season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It is a good season for hiking
这是徒步旅行的好季节
I like spring best.
我最喜欢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