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让我疲倦,于是在我47岁那年,我决定自费用业余时间去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国学课程。为此很多人不理解,但我依然孤独地开始了这条艰辛而快乐的学习之旅。
我喜欢,静静地坐在教室后排,像当年学生时代一样聆听大师们的教诲。在心灵的空间,留一份独白与先贤哲人一起心神交流;我欣赏,那些知识渊博的师兄师姐们,饭厅都是我移动的课堂,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北方风味的美食,大家的思想已经让我燃烧;我留恋,那90后学弟学妹们的讲堂,在那里我可以摒弃所有的杂念,忘却所有的烦恼,就纯学术问题与如我般执着的同学们互相探讨,我很珍惜这样的日子,享受着这种生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写在书里的,更是刻在我心中的。我认为已经不再年轻的自己并不是在挥霍青春,而是在追梦!迎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朝阳,我向着那太阳初升的地方奔跑!
儒雅从容的冯时先生
冯时先生是中国社科院的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印象里我只听过先生四堂大课,却受益匪浅。
先生讲国学,明确要求我们阅读哪些书籍,告诉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兴趣点,静坐下来逐字逐句点读;先生讲甲骨文字,阐述汉字六书的各版本由来,援夏夷对峙,引中国文字多元化,谈刘歆七略,论许慎说文。他不用课件,也无需教案,却能将冰冷的文字拆开来,一笔一划有温度地教给我们。枯燥的象形文字在先生手中优雅地滑出,似一道精美的弧线,又如铿锵的音符;先生讲天文,慢条斯理,不经意间道出天地阴阳说,解释逐鹿中原的意义,引《尚书》《尧典》如数家珍。
先生讲课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过道里挤满了学生。课余时间,先生总是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还会与我们共进午餐。我们的话他总是默默倾听,偶尔点评几句,头便会左右摆动,幅度绝对不超过15度。我时常一言不发地望着先生,久久地沉静在先生的言论里,不忍打扰。
先生儒雅的形象,平和的语速,从容的步履,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精准的用词,精湛的学养,我们学不来,也挥不去。离开先生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向先生鞠躬,“先生,我钦佩您!”您是我见过的,我师之中最优雅从容的一位!
听过先生的课后,我常想念博学、儒雅的先生,真淡!
才华横溢的吴国盛老师
吴国盛老师,湖北武穴人,15岁考入北京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文学院科学史系主任,吴老师为我们讲的是《科技哲学》。
我记得那天他穿一件体恤衫,一条五分裤,一双凉鞋,身背黑色书包,走起路来双手插在裤袋里。他长得浓眉大眼,面部有些瘦削,轮廓却很分明,一派休闲的装束。但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却很严谨,讲《九章算术》引导了中国数学的发展方向,谈圆周率与希腊几何学的关系,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如何促进西方航海业的发展,论中国冶金、建筑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从徐光启、宋应星再到李时珍,从自然科学到科技哲学再到西学东渐,他似乎无所不通。
更令人惊叹的是,对于课堂上同学们的现场提问,吴老师从不需要准备,总是脱口而出,并适时地蹦几句英语,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潇洒自如的教态,滔滔不绝的语言,时常迎来阵阵掌声,老师走到哪里都有一群粉丝围着。原来哲学便是智慧,聪明的人知己,智慧的人知彼,课堂也可以如此令人开心,真好!
开心的校园生活
我一直觉得,在我这样的年龄来读书是一种幸运,能在这样的时间里安静地听课,没有功利的学习,实在很奢侈。或许这是老天恩赐的礼物,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本就是校园的一棵小草,俯仰之间,匆匆一年又一年。
儿时,我总期盼在某个黎明或深夜能顿悟。心灵的一尘不染,精神的安静恬淡,灵魂的明亮澄澈,或许都需要数年潜心修炼吧。
从车窗望去,田野里已泛起一层层薄雾,晨曦从两旁的树林间穿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今天是北大的张鸣教授讲诗词,他讲宋词,按离别、恋情、相思等逐类分析。再讲格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从王安石到苏轼再到李清照,“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老师身上的书卷气十足,教学风格以细腻见长,让人觉得上课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席间,我们有搞航天的同学,有当律师的同学,也有我的同行,大家天南海北地边吃边谈记忆的诀窍,点评词人的风格。就这样我们相识于北师大,谈诗论画,从古典诗词到西方美学,“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交流着思想,滋养着心田。这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人的一生,都在努力修行,我似乎有所领悟了。
在北师大的课堂里,我感恩博学睿智的老师,结识热情助人的同学,我们快乐地学习,开心地生活,走过了繁华,拥有这段恬静的日子,真美!
鄂州市第五中学 曾彦